发布日期:2025-04-19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全国测绘学会工作会议,来共同回顾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取得的各项丰硕成果,并展望今后的发展道路。今天,我受《测绘学报》工作委员会及杨院士委托,将《测绘学报》在2024年的工作经验与心得和大家做个简要分享。 《测绘学报》创刊于1957年,是我国办刊历程最长的测绘类刊物之一,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测绘学会主办。《测绘学报》多年来本着尊重科学、弘扬学术、追求卓越、求实创新的办刊宗旨,作为测绘地理信息科研成果的传播载体,坚持把论文质量放在期刊工作的首要位置,紧跟世界前沿科技,关注学科发展态势,探索测绘理论、技术、装备发展的新方向,积极宣传我国创新型科研成果,已成为我国测绘领域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与平台。 历经70余年的发展,《测绘学报》已被美国《工程索引》(Ei)核心版、斯高帕斯数据库、日本科学振兴机构数据库等多家国际权威机构收录,并多次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全国优秀测绘期刊等奖项,连续多年入选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在学术期刊领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在过去的一年里,《测绘学报》工作委员会认真学习和贯彻了中央《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以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为己任,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突破和新成效。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向大家做个汇报: (一)首先在学术影响力提升方面,《测绘学报》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把握正确的出版导向,优化栏目结构,提高出版质量,加大约稿力度,经过在办刊能力建设方面的不懈努力,《学报》各项评价指标较上年都有大幅度提高,2024中国知网发布期刊影响力指数排名,《学报》数据为位列测绘类期刊第一。 2024年9月,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的通知》,启动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经项目申报、资格审查、答辩会评和结果复核,产生入选项目共计463项,《测绘学报》入选领军期刊,这也是本刊第二次入选该项目。 在科协基金的支持下,编辑部主动把握学科发展趋势,紧跟重大科研课题,积极组稿约稿。在明晰办刊方向的基础上,重点出版学科前沿、重大项目等成果论文,如李德仁院士撰写的《论万物互联时代的地球空间信息学》,杨元喜院士撰写的《 泛在感知与航天测绘 》,郭仁忠院士撰写的《GIS的科学概念转化:从Map-based GIS到Space-oriented GIS》,陈军院士撰写的《智能化测绘的混合计算范式与方法研究》,以及跨界交叉学术论文,如北京大学邬伦、刘瑜《大数据的6种地理学应用范式》等一系列高水平论文,对学界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参考价值。 2024年《测绘学报》发表武汉大学张小红教授论文《PPP/PPP-RTK新进展与北斗/GNSS PPP定位性能比较》入选第八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29篇论文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 (二)在新媒体传播方面,“智绘科服”学术传播中心发展态势良好。“智绘科服”是中国地图出版集团旗下基于自然资源领域的多模态学术资源融合与传播平台,是在原《测绘学报》新媒体基础上,联合数十家行业兄弟期刊组建而成,汇聚测绘地理信息领域新闻、科技、产品、市场等内容,集平面媒体、自媒体、学术活动与科技服务为一体的融媒体宣传推广平台。截至目前已完成“智绘科服”平台搭建,合作期刊共计50余家,涵盖自然资源、地理信息等多个领域。 2024年“智绘科服”学术传播中心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直播活动。例如,实时遥感作为当下研究热点之一,是通过卫星、无人机或其他空中平台快速收集、处理和传输地表遥感数据的技术,在各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强调时间的紧迫性和数据的即时性,智绘科服学术传播中心邀请武汉大学王密教授等高校专家围绕实时遥感理论与技术开展线上学术报告,一千余人次收看。智绘科服官方网站也开设科普栏目,上架《大话GIS》系列科普视频。同时我们也联合多家企业开展线上产品推介会,有力配合企业开展产品宣传。 《测绘学报》2024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圆满落幕,评选范围为本刊近一年所刊出的论文,按照被引频次、下载量、选题方向等综合指标遴选出30篇入围论文,采用编辑部初审、网友投票与评委会终审相结合的方式,最终根据综合指标确定20篇获奖论文。本次活动累计访问64万人次,取得良好反响,增强测绘领域学术圈的交流与互动,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 随着智绘科服学术传播中心影响力持续提升,也荣获多项殊荣。由中国新华书店协会、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联合主办的年度书业发布活动在北京举行,智绘科服学术传播中心凭借其在新媒体领域的卓越表现,荣获“最受欢迎新媒体”奖项。9月,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指导,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海南省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在海口盛大开幕。期间会议公布了“第八届数字出版创新发展论坛创新案例”名单,全国有32个优秀案例入选,智绘科服学术传播中心榜上有名。 (三)着力推进青年学者群体的培养。4月8日,首届《测绘学报》青年编委招募评审会在北京建筑大学召开。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测绘学报》编委会主任宋超智,《测绘学报》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中国科学院院士龚健雅,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军,中国工程院院士童小华等19位专家出席。与会专家根据青年学者提供的申请材料,逐一进行了分析、讨论和点评,并对《测绘学报》青年编委的组成和工作要求进行审议,最终产生了68位青年编委。会上,宋理事长指出,随着我国科技期刊的蓬勃发展,拥有一支高效且尽职的青年编委队伍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希望随着越来越多关心、认可、支持期刊发展的优秀青年科研才俊的加入,逐步将青年编委培养成将来期刊发展的主力军,《测绘学报》将为他们提供更坚实的发展平台、更丰盈的学术资源和更权威的专家支撑,助力青年编委提升能力、实现学术成长。主编杨元喜院士重申了招募青年编委的宗旨和必要性,介绍了评审概况和流程,提出了遴选标准。他指出评审工作应就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学术活跃度、社会兼职以及各学科均衡等方面综合考量,青年编委应当热爱学术期刊工作,能够积极参与期刊的组稿、审稿、策划等工作。今后,这些青年编委应将自我发展与期刊发展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为期刊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四)《测绘学报(英文版)》办刊成绩显著。3月,挪威科技大学范红超教授,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慕尼黑工业大学、ICA前副主席孟立秋教授,伦敦大学学院程涛教授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地理空间人工智能(GeoAI)新技术趋势” 专辑。专辑在提升期刊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提升刊物在领域内的前瞻性和领先性、拓展国际读者群体和影响范围、进一步促进期刊的国际传播和影响力的提升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6月,继续组织出版“空间人文与社会地理计算”专辑,2025年还将继续出版相关专辑。这也是本刊连续三年致力于“空间人文与社会地理计算”这一交叉新兴领域的学术传播,不仅保持了刊物的学术延续性,也有助于构建该领域的研究基础,推动学科的稳健发展和进步。 《测绘学报(英文版)》继续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2024—2025年)。获得Scopus数据库2.9的引用分数。引用分数是反映期刊最近发表文章“年平均被引用次数”的衡量指标,目前获得的引用分数表示刊物的文章平均引用次数较高,未来可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吸引更多优秀学者和研究者投稿、推动学术研究的创新和发展、拓展国际影响力。 《测绘学报(英文版)》顺利通过2023—2024年度全国学会期刊出版能力提升计划高水平英文期刊培育项目结项验收。该项目是中国科协择优遴选学术水平高、办刊能力强、发展后劲大,学术伦理和出版流程规范的全国学会主办优秀英文期刊,是对本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高度认可,也是对本刊平台建设、国际传播及持续发展能力的充分肯定。 《测绘学报(英文版)》自2018年出版至今,旨在反映和传播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学研究成果,参与国际国内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交流,扩大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研成果和科技工作者的国际影响力。《测绘学报(英文版)》期待在广大读者、作者、专家的支持下,办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测绘类刊物,成为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成果对外交流的新窗口。 科技期刊作为科研成果的主要载体,对科研成果具有记录、传播、交流的功能,是积聚前沿科技信息与文献资源的主要平台。BB视讯官方入口科技期刊的发展,对于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维护国家科技信息安全,提高科研人员在国际同行中的学术影响力,提升科技文化国际交流的话语权以及推动中国科技出版产业转型升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测绘学报》工作委员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坚持发挥传统期刊优势,将内容做强做优,提升期刊的学术价值和学术质量;继续加快融合创新,既要立足于把传统期刊继续做强做大,巩固立足点,又要创新思路,完善布局加快推进传统期刊与新兴媒体一体化发展;持续大力推动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仅要推动期刊版权走出去,还要推动学术思想、传播渠道走出去。今后,我们要继续以中央《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为指导,充分利用学术期刊平台反映当代中国科技、经济、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为推进我国科学研究、发展科学文化事业、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